芹菜事件缘由
芹菜事件缘由涉及多个方面,包括 行政处罚的依据、程序以及后续的舆论反应。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行政处罚的依据
农药残留超标:陕西榆林的一对夫妻个体户因售卖的芹菜中农药残留超标(毒死蜱实测值为0.11mg/kg,不符合GB27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而被罚款6.6万元。
行政处罚的程序
抽样检查与检验: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对罗某夫妇经营的蔬菜粮油店进行了抽样检查,并出具了检验报告,认定芹菜不合格。
进货查验义务:罗某夫妇未能提供进货票据,未能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最终被罚款。
舆论反应与公众关注
处罚畸重:事件一经网络曝光,舆论普遍认为处罚畸重,农残超标虽然有害,但罚款金额过高。
媒体误导:一些主流媒体在报道中未全面客观地呈现案件细节,如隐瞒了法院一审支持市监局处罚决定当时正在二审中、隐瞒罗某夫妇菜店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抽检不合格等真实情况。
法律执行与舆论引导
国务院督查:国务院19个督查组赴各地开展实地督查,发现一些行政处罚存在“过罚不当”“类案不同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微市场主体的正常经营。
法院裁决:在另一起类似案件中,市民张某因销售农药残留超标的芹菜被罚款10万元,但最终法院裁定不予执行。
综上所述,芹菜事件的缘由主要是 因农药残留超标而引发的行政处罚,同时伴随着对处罚程序、法律执行和舆论引导的广泛讨论和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