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管理特殊环节
金针菇的管理特殊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室内发菌
接种后的金针菇菌袋应放置于20℃恒温的培养室进行发菌培育,约经25~30天,菌丝可长满袋。
搔菌催蕾
菌丝满袋后,需将菌袋搬到栽培室进行栽培管理。先去掉棉花塞和套环,把塑料袋拉直成原来的圆筒状,然后进行搔菌处理,即扒掉培养料表面的菌种块老菌丝,并轻轻地在表面搔菌,使新菌丝露出来接触新鲜空气,促进菇蕾整齐发生。搔菌后,袋口要用报纸或纱布覆盖,然后少量喷水,保持湿润。
现蕾出菇后的管理
现蕾之后,要增加通风量降低室温,金针菇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0~18℃,以5~8℃长的菇质量为好,所以室温不宜超过20℃,4℃以下又很难现蕾。这一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掌握在90%左右,喷水于报纸之上或地面四周空间喷雾,不可直接喷水于菇面上。报纸或纱布等覆盖物应经常翻动,增加通风量,促进子实体生长。
水分管理
金针菇栽培管理中,水分管理至关重要。具体方法包括:
一保:当菌丝发到袋底后,立即开袋搔菌,耙去老菌皮,盖湿报纸或地膜进行保湿催蕾。报纸覆盖的,喷水应少量多次每天3~4次,以保持报纸湿润;地膜覆盖的,可向地面和空间喷水,保持空气湿度90%左右,此期每天开窗通风1次,室温控制在10℃~14℃,经5~7天菇蕾便大量发生。
二降:当菇蕾长到1~2厘米,即进入抑制生长时期,此时要减少或停止喷水,降低湿度。连续3~5天夜间打开门窗,让冷风进入降温散湿,把室温降到8℃以下(4℃~5℃最好),湿度降到75%左右,使子实体受抑,生长整齐粗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