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菌棒处理
木耳菌棒的处理方法如下:
搭建遮阴棚
对于正在排场的菌棒,应搭建高度在2m以上的遮阴棚,并保持四周通风。
加盖遮阳网
对于正在长第一、二批耳的菌棒,可以加盖高度在2m以上的遮阳网进行遮阴降温,同时四周保持通风。
开设排水沟
对于未留有排水沟的耳场,应在畦与畦之间开设排水沟,减少畦面淤水,并及时清除杂草,保持通风,降低湿度,减少杂菌感染机会。
喷水管理
在高温天气下,应在早上9:00之前和晚上8:00-10:00之后进行喷水管理。刚采完木耳的菌棒应风干疗养3-4天后进行喷水管理。
处理杂菌感染
对于局部发生杂菌感染的菌棒,可以用小刀割开受感部位的塑料袋,降低湿度。对于感染较严重的菌棒,可以割除带杂菌部分,并在切割面涂抹1%石灰水防止扩散。
晾晒菌棒
对于已采收2批以上木耳、菌棒发生软化的菌棒,可以割开塑料袋晾晒1-2天,再喷水管理,促使耳基快速长大。
高温暴晒杀螨
在高温天气下,对菌棒进行暴晒处理,使菌棒中心温度达到45度以上,保持4小时,以杀死大部分螨虫。之后用草帘盖好菌袋,恢复菌丝生长,并重复此过程2-3次,以确保螨虫基本被消灭。
处理糊巴口和风干口
对于糊巴口,可进行二次重新开口,打破老菌皮,促进菌丝重新生长扭结。对于风干口,需及时增加湿度,避免袋料分离。
日常管理与养护
保持菌棒有良好通风条件,干干湿湿交替,使菌丝有足够时间恢复和吃料,积聚营养,增加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浇水频率,保持菌棒表面湿润但不过于湿润,避免过度浇水导致发霉或滋生有害菌。
及时治疗病害
对于出现红水、黑皮病等病害的菌棒,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割开病变部位,让聚积的红水及时蒸发,以挽救菌棒。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管理和处理木耳菌棒,提高木耳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