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用什么包子拜神

清明节在拜神时,人们会选择一些具有特定寓意的食物作为供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清明节拜神用的食物:

青团:

又称“清明果”,主要用艾草的汁液和糯米粉制作成外皮,里面添加豆沙、咸蛋黄、肉松之类的馅料,最后蒸制而成。青团看着碧绿,闻着有艾草的清香,吃起来口感清甜又软糯。在江南一带,青团是清明节的主要美食,也是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

艾粄:

也叫“青粄”,是客家人必备的清明传统小食。艾粄的制作方法和青团类似,也是用艾草的汁液与糯米粉一起和成团,再包入芝麻、白糖、眉豆、花生等馅料,捏成圆形、长形,最后蒸熟。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

暖菇包:

在福建,清明时用田间地头长满的暖菇(鼠曲草)的汁液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上豆沙、腊肉、笋丁等馅料,上锅蒸制而成。暖菇包也是青绿诱人,还带有清淡而悠长的青草香气。

芋头:

在泉州等地,清明节有吃芋头的习俗。芋头由于本身的繁殖能力,被誉为开枝散叶、子孙满堂之美好寓意,因此被广泛利用。泉州人喜欢吃槟榔芋,但在清明节,有人会选择用芋子(小芋艿)来做一道福建人特别喜欢的芋子包。

这些食物不仅美味,还富含文化意义,是清明节拜神时的常见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