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菌种复壮
金针菇复壮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切根法
将金针菇的根部切下,装入塑料袋中,加入配制好的营养液,用保鲜膜封住杯口,放在阴凉处,温度控制在5-10度之间。当金针菇长到杯口时,揭掉保鲜膜,温度控制在5-30度之间,继续生长。后期只要在5度以上,30度以下,就能长好。
小苏打法
将金针菇的根部切下,放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加入一勺小苏打和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可以在容器底部放一张湿巾,然后盖上容器密封起来。用保鲜膜密封后,放置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温度保持在5-10度左右,大约5-7天后就会生根,10天左右就可以长出7-10厘米左右的金针菇。
组织分离法
对金针菇退化菌株进行组织分离,通过接种在4种不同培养基质上进行生长速度测定,筛选最适合金针菇复壮菌株生长的基质。同时,考察不同光质对复壮菌株生长的影响,最终确定最适合的复壮条件。
菌丝尖端分离法
通过菌丝尖端分离的方法进行复壮,将退化菌株的菌丝尖端分离后,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直至菌丝恢复壮旺。
原生质体再生法
通过原生质体再生法进行复壮,将金针菇的菌丝体进行原生质体处理后,再生出新的菌丝体。
转接法
对金针菇菌种进行“一级种一转接二级种一再转回一级种”的连续操作,连续三个往复,即可发现再长出的一级种菌丝明显壮而旺。
木屑培养基法
与PDA培养基相比,木屑培养基含有木腐菌所必需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营养物质,对菌丝各种酶的活性有保持和促进作用,能减缓菌丝老化,有利于保持菌株原有的特性和活力。
建议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根据金针菇的种类和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木屑培养基、PDA培养基等。
控制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直接阳光照射,创造有利于金针菇生长的环境。
定期更换营养液:定期更换营养液,保持营养液的清洁和新鲜,以促进金针菇的生长。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金针菇的复壮,提高其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