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灰霉病

冬瓜灰霉病是一种由灰葡萄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引起的病害,它在冬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花、果实和叶片。以下是冬瓜灰霉病的详细症状及防治措施:

症状

初期:花及幼瓜的花瓣、柱头上产生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并褪绿,最终扩展到花蒂部及嫩瓜上,形成暗褐色水渍状病变,并长出灰褐色霉层,导致烂瓜。

后期:病斑融合联片,病斑浅褐色至褐色,老病斑中央灰色,边缘褐色,有时生出灰色毛状物。

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并在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然后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驱避地下病虫。

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温湿度管理,采用放风排湿、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抑制病菌萌发和侵入。在冬瓜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壮瓜蒂灵,增粗果蒂,强化营养输送量,促进瓜体快速发育。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以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

生物防治:可选用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种子和土壤消毒:选留无病种子,采用冰冻滤纸法检验种子是否带菌。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分钟后冲净再催芽,或用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熏蒸消毒:温室或塑料棚定植前10天,每55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0.13公斤、锯末0.25公斤混合后分放数处,点燃后密闭大棚,熏1夜。

保护地栽培:特别要注意温湿度管理,白天控温28—30℃,夜间15℃,相对湿度低于90%。中温低湿棚平均温度21—25℃,控制大棚湿度高于90%不超过8小时,可减轻发病。

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冬瓜灰霉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冬瓜的高产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