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习性烂根
芹菜烂根病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病害,主要由低温和高湿环境引起。以下是芹菜烂根病的一些关键信息和防治措施:
病因
低温高湿:在芹菜育苗期,地温低于12℃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容易发生烂根病。冬季长期阴雪天气,光照不足,土壤湿度大,也会导致根系发育不良,出现烂根。
缺硼:缺硼会引起叶柄基部纵裂,然后软腐,初在叶柄处呈水浸状病斑,病斑扩大软腐后散发恶臭味。
不当用水和肥料:过多的水分会导致土壤湿度过大,环境湿度过大,直接导致芹菜腐烂的叶子和根。肥料过多也会导致烂根。
症状
生长缓慢:芹菜幼苗出土后出现生长缓慢的症状,幼根外皮呈锈褐色,逐渐腐烂。
叶柄基部纵裂:缺硼引起的叶柄基部纵裂,然后软腐,初在叶柄处呈水浸状病斑,病斑扩大软腐后散发恶臭味。
萎蔫枯死:感染后,生长缓慢,严重时萎蔫枯死,叶柄变为红色,根系腐烂,最后整株死亡。
防治措施
土壤消毒:定植前每亩用硼砂2~3公斤做底肥,进行土壤消毒。
喷施硼砂溶液:生长期间要喷施0.2%的硼砂溶液。
药物治疗:发病后可以用50%的DT或可杀得加农用链霉素连喷2~3次。
预防为主:在种植过程中,注重水肥的平衡和合理用量,避免过多的水分和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