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盘菌洋葱内表皮侵染
核盘菌洋葱内表皮侵染是指核盘菌(一种病原真菌)侵染洋葱内表皮的过程。核盘菌主要通过菌核进行初侵染,菌核中的草酸和细胞壁降解酶是其主要的致病因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如高湿度(相对湿度高于85%)和温暖温度(15-20℃),菌核会萌发并产生菌丝,进而侵入洋葱内表皮细胞,导致病害的发生。
发病条件
水分要求高 :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尤其在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条件下,有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连年种植:
在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中,连年种植会导致土壤中菌核积累,增加侵染风险。
排水不良:
低洼地或排水不良的环境有利于菌核生长和侵染。
偏施氮肥或霜害、冻害:
这些条件会削弱植物的抗病力,使病害更易发生。
危害症状
叶和花梗:
病株的叶和花梗先端变黄,逐渐向下扩展,最终枯死下垂。
病部:
后期病部变为灰白色,管状叶和根部长出白色至黑色不规则形菌核,有时数个菌核粘合成一片。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与水生作物轮作,减少土壤中菌核积累。
夏季将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达到20cm,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植物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