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染病
白菜染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霜霉病
症状:从苗期到包心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白菜叶片,最初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在叶片上产生水浸状、淡黄色多角形病斑,并逐渐扩大,变为黄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不能食用。
发生规律:与气候、品种和栽培技术密切相关,秋季降雨多,相对湿度高于70%,有利于霜霉病发生;播种过早,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田间排水不良发生重。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合理密植,中、早熟品种每亩种植2500-3000株,晚熟品种每亩种植2000-2400株;平衡施肥,追施多元素复合肥,避免偏施氮肥;雨后及时排水,防治田间积水。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烯酰吗啉800倍液、中保霜霉疫净500倍液或京博霜疫力克600倍液叶面喷雾;发病重可用山东联合卡诺滋或杜邦增威赢绿等药剂叶面喷雾,每周一次,连喷2-3次。
病毒病
症状:分为花叶型和皱缩型。花叶型表现为叶片产生浓淡不均的绿色斑驳或花叶;皱缩型表现为心叶呈现皱缩畸形,质硬而脆。
发生规律:与气候、管理等因素有关,白菜播种后遇高温、干旱,根系生长发育受抑,抗病力下降,加之高温干旱有利蚜虫发生,传播病毒几率高,病毒病发生严重。另外管理粗放,缺水、缺肥发病重。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翻晒土地,减少田间菌源;使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合理密植。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病毒灵、宁南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
软腐病
症状:各生育期均可为害,以莲座期到包心期发病为主,病部软腐,有硫化氢恶臭味。发病初期外叶萎蔫,叶柄基部腐烂,病叶瘫倒,露出叶球;有时茎基部腐烂并延及心髓,充满黄色黏物。
发生规律:发病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为温度25~30℃,湿度高,阴雨天气较多时。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避免连作;适期播种,适当稀植;小水勤灌,雨后及时排水;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清除病残体并带出集中深埋或烧毁。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新植霉素30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8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黑斑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茎。病斑灰褐色至黑褐色,呈圆形,有明显较稀的同心纹,边缘有黄色晕环。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潮湿时病斑有一层黑霉。病斑直径2-6毫米,发病重时引起叶片变黄干枯。茎和柄病斑呈纵条形,也生有黑色霉状物。
防治措施:
种子处理: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4%。
农业措施: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翻晒土地,减少田间菌源;使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合理密植。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