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紫斑病

洋葱紫斑病是一种 主要为害叶片和花梗的病害,其症状包括:

初期症状 :病部出现水渍状白色小点,后逐渐变为淡褐色圆形或纺锤形稍凹陷斑,周围有黄色晕圈。

后期症状:

病斑继续扩大,形成褐色或暗紫色,表面产生黑褐色煤粉状霉,病部软化易折断。

危害部位:

除了叶片和花梗,鳞茎也会受到侵害,导致皱缩和腐烂。

病原菌

洋葱紫斑病的病原菌为 半知亚门、链格孢属的葱链格孢菌,其以菌丝体在寄主体内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助气流、雨水传播,从气孔、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

发病条件

洋葱紫斑病适宜在温暖多湿的条件下发生,12℃以下不发病。高湿度的环境,如梅雨期,以及蓟马等害虫的严重发生,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避免连作。

清洁田园,收获时收集被害残株,用火烧毁或集中深埋。

及时防治害虫,减少害虫造成的伤口。

药剂防治

种子处理:用40%甲醛300倍液浸种3小时,浸后及时洗净。

发病初期喷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40%大富丹5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液等,任选一种,交替使用,每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

通过上述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洋葱紫斑病的发生和蔓延,减少病害对洋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