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芋头保存

古人在存放芋头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以适应不同的保存需求和条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法存放芋头的方法:

地窖储存

方法: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避风向阳的地方挖窖,窖深1m,宽1~1.5m,长2~3m,每窖可贮藏1500~2000kg。将芋头剔除伤、烂、病块茎,晾晒1~2天入窖,也可先运到较温暖、干燥的室内暂放,到立冬前后贮藏。贮藏前要先将贮窖用稻草、茅草柴熏烧或撒些硫磺粉消毒。芋头入窖时,窖底和四周用干燥的麦秆或稻草垫好,随后将芋头放入窖内,堆至高30cm左右,顶上呈弧形,上面盖一层10cm左右的麦秆或稻草,随后盖土,盖土厚约50cm,并拍打紧实,呈馒头形。贮藏期间要保持窖温8~15℃,相对湿度85%左右,同时在窖的四周要挖排水沟,做到四周无积水,调节温、湿度可以通过调整覆盖土层的厚度及含水量的方法来解决。

室内储存

方法:选择朝南的房屋,靠墙角用砖块垒高30cm左右,上面铺放竹竿或木杆作支撑架,再在支撑架上面横铺一层干草,然后铺放24~27cm厚的芋头。在第1层垒的砖块上再垒高30cm,又按上述方法架设竹竿(或木杆)、铺干草,再铺放第2层芋头块茎。以后每层如此,以堆放4层为宜。贮藏过程中,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盖草保温或通风降温,一般将芋头堆放在温度为5~10℃、相对湿度为85%的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贮存,贮期可长达6个月。

挂藏

方法:把个头均匀的芋头用草绳捆绑起来,挂到室内即可。

常温保存

方法:如果天气不是很热,可以将芋头放在常温下保存。但是芋头上有水的话需要先擦干保持干燥,如果是刚挖出来的芋头,那么芋头上的泥土可以不用洗掉,然后就将芋头放在干燥的地方进行保存。

切片保存

方法:将芋头洗干净后切成薄片,然后放在阳光足的地方晒几天,等芋头片完全晒干之后就能够密封进行保存。

炸制后保存

方法:把芋头去掉外皮,然后切成块状,入油锅炸到表面金黄,取出以后去掉多余的油,然后降温,降温以后存入冰箱,需要食用时取出化开即可。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保存需求和条件。地窖储存和室内储存适用于长期保存,而挂藏和常温保存则适用于短期保存。切片保存和炸制后保存则是通过改变芋头的物理状态来延长保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