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苗期疫病

芹菜苗期疫病,也称为芹菜早疫病,是由芹菜尾孢菌(Cercospora apii)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该病主要侵染叶、茎和叶柄,从苗床到收获均可发生,是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发病规律

芹菜早疫病的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保护地芹菜上越冬。条件适宜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气流、农具、农事活动等传播。病菌的发育适温为25-30℃,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的适宜温度为28℃。高温、多雨天气,以及高湿、郁闭的环境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此外,芹菜栽培中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密度过高、管理温度高、缺肥、灌水多或缺水、长势弱的地块,发病比较重。

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

选用无病种株做留种母根,或应用隔年陈种。

用48℃温水浸种30分钟,然后立即投入凉水中散热,虽然会降低发芽率10%左右,但消毒比较彻底。

田间管理

实行高垄栽培,合理施肥,定植缓苗后要及时封垄,促进新根发生。

温室内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透光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放风降湿,搞好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残体。

结果期要定期摘除下部病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传病的机会。

药剂防治

苗期喷施奥力-克-霜贝尔500倍液,可防止苗期患病。

发病初期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或5%扑海因粉尘每667平方米1千克喷粉;10%百菌清烟剂熏烟;50%多菌灵500倍液或40%硫胶悬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