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水为啥豆腐

卤水豆腐是一种用特定工艺制作的豆制品,选用卤水作为凝固剂。卤水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氯化镁,它在卤水溶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团粒凝聚在一起,形成豆腐。

具体制作过程如下:

黄豆浸泡:

将黄豆浸在水里,泡胀变软后,磨成豆浆,再滤去豆渣,煮开。

胶体形成:

豆浆中的蛋白质团粒在水中运动,形成“胶体”状态。

点卤凝固:

向豆浆中加入卤水(氯化镁溶液),使胶体凝聚,形成豆腐脑。

压榨成型:

将豆腐脑挤出水分,形成豆腐。

卤水豆腐的特点是口感较硬,质地细腻,通常被称为“老豆腐”。与使用石膏(硫酸钙)凝固的豆腐相比,卤水豆腐的风味和口感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卤水中的氯化镁是一种电解质溶液,能够中和胶体微粒表面的电荷,使蛋白质分子凝聚。而石膏则是另一种凝固剂,通过化学反应使蛋白质团粒凝聚。

此外,卤水中的主要成分还包括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和溴化镁等,这些成分在豆腐制作中起到辅助作用,增加豆腐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总结:

卤水豆腐之所以用卤水作为凝固剂,是因为氯化镁能够有效地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团粒凝聚,形成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卤水中的其他成分也起到了辅助作用,使豆腐更加美味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