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各部位

猪肉的不同部位因其肉质和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区分。以下是猪肉的主要部位及其特点:

里脊:

又称小里脊,位于腰子到分水骨之间的一长条肉,一头稍细,肉色发红。这是猪瘦肉中最嫩的一块,适于溜、炒、炸、煎等。

通脊:

又称外脊,位于脊椎骨外与脊椎骨平行的一长条肉。肉色发白,肉质细嫩,适于滑溜、软炸及制蓉泥等。

底板肉:

后腿下部,紧贴臀部肉皮的一块长方形肉,一端厚,一端薄,肉质较老。适于做锅包肉、清酱肉和切肉丝等。

三岔:

位于腾骨与椎骨之间的一块三角形肉,肉质比较嫩。适于做溜、炒菜及切肉丝、肉片等。

臀部:

紧贴臀坐上的肉,浅红色,肉质细嫩。适于做肉丁、肉段及切肉丝、肉片等。

拳头肉:

又称榔头肉,包着后腿棒子骨的瘦肉,圆形似拳头,肉质细嫩。适于切肉丝、肉片和做炸、溜菜等。

前腿肉:

前腿肌肉,半肥半瘦,筋多,吸水性强。适于制馅、制肉丸子等。

后腿肉:

后腿肌肉,全为瘦肉,纤维较长。适合用来炖煮或做卤肉。

五花肉:

位于猪腹部,肋排骨下的叫上五花,三层肥两层瘦,肉实硬朗,适合做东坡肉。腹部的叫下五花,三层瘦两层肥,肉质偏软,适合做红烧肉。

梅花肉:

瘦肉为主,其间有星点肥肉交错,状如梅花。肉质香嫩,适合炖煮、红烧、涮烤、香煎。

猪颈肉:

位于猪头和前腿上部分连接处,猪颈两侧。肉质鲜嫩,适合煎、烤、炒、烧。

猪拱嘴:

制成腊味和卤味,或切片小炒。肉质较嫩。

松板肉:

适合煎炒焖烤,肉质鲜嫩。

元宝肉(猪头肉):

适合做凉拌、卤菜、酱腊、烟熏等。

蹄膀:

皮厚、筋多、胶质重,适宜凉拌、烧、制汤、炖、卤、煨等。

猪手:

适宜作烧、炖、卤、煨等用。

前排:

适合蒸、炖、炸或烤。

月亮骨:

用于整烧、炖汤、斩小后作为下酒小菜。

脊骨:

一般用于煲汤,也可以红烧或者做酱骨头。

猪舌:

不论酱、烧、烩、卤、熏,味道都很独特。

护心肉:

适合做下酒菜,因为有筋膜,吃起来有弹性有嚼头。

猪尾巴:

多用于烧、卤、酱、凉拌等烹调方法。

猪心:

可用于爆炒猪心、酱猪心等多种菜式。

腱子肉:

猪小腿上的肌肉,肉质紧实有嚼劲,硬度适中,适合卤肉、酱肉、炖煮、凉拌。

后臀肉:

几乎全是瘦肉,肉质结实,吃起来有点发柴,适合回锅肉、白切肉、凉拌、卤肉。

臀尖肉:

猪身上第二细嫩的部位,适合做回锅肉、肉丝、肉片、肉丁。

上脑肉:

瘦肉中夹杂一丝丝肥肉,肉质中等,适合炒肉、米粉肉、炖煮。

猪肘子肉:

前肘皮厚筋多、瘦肉多胶质重,适合红烧肘子、酱焖肘子,而后肘则适合炖汤。

猪颈骨:

也叫头排,通常买的上面不会有太多肉。适合清炖、卤猪骨、红烧猪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