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人怎么做面条
西宁人对面食的热爱体现在他们对制作面食的精细工艺和对食材的独到见解上。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西宁面食及其制作方法:
1. 拉面
拉面是西宁面食的代表,其制作工艺讲究,要求面条拉得细而均匀。制作时,先将面粉和水搅拌,揉成面团后,反复揉压,有时还会加入鸡蛋,制成条状后直接拉长拉细下锅煮。煮好的拉面会加上炸酱等佐料,香气扑鼻。
2. 抓面
抓面,又称羊肠面,是西宁非常受欢迎的一种面食。其特点是面条由手工抓制,长度可达1米多,最长3米。抓好的面条要上下掂几下,以保证其疏松。煮好的面条放入滚烫的牛肉汤中反复过热,再根据个人口味添加羊肠、牛肉等配料,调上醋、蒜泥、韭菜末、盐等调料,最后淋上辣椒油,撒上香醋、蒜泥、韭菜碎,味道鲜美,层次丰富。
3. 炮仗面
炮仗面因其外形像小炮仗而得名,面条被掐成小段,长约25厘米。制作时,先将面条煮熟过凉水,再用牛肉粒、青红椒丁、洋葱丁等配菜炒制,使整道面条香辣可口,层次分明。炮仗面历史悠久,据说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时期。
4. 指甲面片
指甲面片,顾名思义,面片小得像指甲一样。制作时,将面团捏成小片丢进锅里煮熟,再加上青海特有的调料和肉片,简单而美味。这种面片最早是戈壁上的商人和牧民创造的,方便随身携带。
5. 板凳腿
板凳腿并非真的用板凳腿制作,而是用青稞面做的粗面条。其特点是面条粗实,搭配各种调料,凉拌着吃特别清爽。青稞面富含膳食纤维和营养,是健康饮食的不错选择。
6. 尕面片
尕面片最早是为了方便在草原上奔波的商人而创造的。制作时,用手揪几块面片下锅煮熟,配上简单的调料。现在,尕面片已经改良得更加丰富,可以加入牛羊肉、粉条、蘑菇、蔬菜等食材,做成带汤的“菜瓜面片”或者炒制的“炒面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