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褐色孔洞
冬瓜褐色孔洞可能是由 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具体来说,冬瓜褐腐病和冬瓜褐斑病都可能导致冬瓜表面出现褐色孔洞。
冬瓜褐腐病
主要危害花和幼瓜,侵染开放的花,使病花变成褐色,并逐渐蔓延到整个瓜。
病瓜外部变褐,病部可见白色茸毛蔓延于瓜毛之间,后期隐约可见绵毛状霉顶具灰白色至黑色买状物。
湿度大时,病情扩展快,干燥条件下,果实局部或半个果实变色至黑褐色,并逐渐软化腐败。
冬瓜褐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蔓,叶片上的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分为大小型两种,中央颜色稍浅。
大型病斑深黄褐色,直径20~30毫米,在湿度大时,叶片正面和背面长出灰黑色霉状物,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
叶柄和茎蔓染病,病斑椭圆形灰褐色,病斑扩展绕茎1周后,致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
轮作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栽培管理
采用高畦栽培,合理浇水,严防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及时摘除染病花瓣和病瓜并集中销毁,防止病菌传染。
喷施农药
每10天喷洒400-500倍的64%抗病毒矾可湿性粉剂、1500倍的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0-800倍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连续2-3年。
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农药,药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结论
冬瓜褐色孔洞主要是由冬瓜褐腐病和冬瓜褐斑病引起的,通过采取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和喷施农药可以有效防治这些病害。建议农户在种植冬瓜时,注意轮作、合理浇水和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