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青椒生病
要有效防止青椒生病,可以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轮作与土壤消毒:避免连作,可与非茄科蔬菜轮作2~3年。保护地栽培可在夏季高温时深翻土壤30厘米以上,然后覆盖地膜,持续晒10~15天。苗床可用50%多菌灵拌土,每立方米床土用药50~80克,土壤消毒每667平方米可用50%多菌灵或75%甲托1千克,拌细土撒匀后翻地。也可用福尔马林200倍液喷湿地表面盖膜1周,放风2周后播种或定植。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耐青椒病毒病的品种。
培育无病壮苗:
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10~15分钟,不停搅拌,当水温降到30℃时停止搅拌,再浸种4小时,可预防真菌病害。用10%磷酸三钠溶液常温下浸种20分钟,捞出后清水洗净浸种催芽可预防病毒病。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小时,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的0.4%拌种,或25%甲双灵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的0.3%拌种,预防真菌性病害。
育苗覆盖防虫网,防蚜虫、白粉虱危害,可预防病毒病。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控制苗床温湿度,白天温度不超过30℃,夜间不低于15℃。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病叶、病根与杂草,并一同烧毁处理。合理密植,控制田间透光度。加强水肥管理,使苗壮抗病力强。除施足基肥外,要通过叶面喷施多肽酵素、多元素、叶巛根等叶面肥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
调控棚内环境:采用地面传统畦灌方式,在棚内两端各挂1只温度计,定时测定棚内温度、湿度,以确定放风降温及盖帘增温。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3℃-27℃,夜间温度控制在16℃-2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当外界气温高于15℃时,逐渐昼夜通风,在棚前端放底风,由小到大。每隔两米揭一风口,用砖平放支撑呈A形口,当外界气温平均升至16℃时,砖横放(10厘米高),19℃-21℃时,砖竖放(20厘米高)。根据棚内温度上升情况,进行放腰风和顶风,或覆盖遮阳网。放风必须平稳。
人工操作消毒:在缓冲间与大棚出入口前建长1.2米、宽1米的草垫生石灰消毒池,每隔15天撒1次生石灰,保持池内湿润,进大棚作业前双脚通过池内可消毒,防止从外界带入菌源。摘收果实时戴乳胶手套,用消毒液浸泡过的剪刀剪果。配备0.5%的高锰酸钾消毒液桶,如摘剪到病果后随即用消毒液对剪刀和乳胶手套消毒,防止病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