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头的种植与生长方法
洋葱头的种植与生长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选种与种子处理
选择优质、饱满的种子,最好选择新鲜洋葱中的小球茎。
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进行催芽处理,或者将种子放在潮湿的纸巾上,放入一个袋子里,在温暖、阴暗的地方让它们发芽1-2周。
土壤准备
选择肥沃疏松、通气性好、排水性强的中壤土或沙质壤土。
土壤需要提前旋耕2-3遍,确保土壤疏松。可以每亩地使用4000公斤以上的有机肥,以及45%氮磷钾控释肥120~130公斤,大豆饼100公斤,多种微量元素一公斤左右,阿维菌素颗粒剂2~3公斤,或者是辛硫磷颗粒剂每亩地三公斤左右。
播种
播种时间:黄淮地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长江流域多在9月中下旬,11月下旬定植。
播种方法:可以干播或湿播。干播法是将畦面划成浅沟,按每667平方米备500克种子均匀撒播畦面,播完后耧1遍使种子入土,踩实后浇水。湿播法则是先浇水,水渗完后撒播种子,上覆细土1厘米厚。
播种后第4-5天浇第2水,第8-9天畦面露芽时浇第3水,10天齐苗。
苗期管理
齐苗后,每隔7-10天浇水1次,同时拔草、间苗,保持苗距3-4厘米。
苗生长30天后,可追施少量尿素与磷酸二氢钾。
定植
当洋葱苗长到一定程度时,进行定植。定植时去掉生长过于旺盛的大旺苗,只分拣出生长中庸的壮苗,洋葱苗高约20公分左右,根基部直径在0.5~0.8毫米之间。
定植深度一般为三公分左右,行距18~20公分,株距12~15公分。
生长与发育
洋葱在发芽期、幼苗生长盛期和鳞茎膨大期应供给充足的水分。但在幼苗期和越冬前要控制水分,防止幼苗徒长、遭受冻害。
洋葱属长日照作物,在鳞茎膨大期和抽薹开花期需要14小时以上的长日照条件才能正常生长。
收获
洋葱成熟收获前7-15天要开始控水,采收前1周停止浇水,这样可促进洋葱头积累有机养分,减少水分含量,提高耐储运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完成洋葱头的种植与生长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土壤的疏松、水分的管理、光照的供给以及病虫害的防治,以保证洋葱的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