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建设成为提升城市交通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地铁车站建设中,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因其环保、经济、可再生的特点,逐渐受到关注。然而,机制砂在地铁车站建设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难点,本文将探讨这些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一、机制砂的应用难点
1. 砂质不均匀
机制砂的生产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料的粒度、含水率、破碎设备的磨损等,导致机制砂的粒度分布不均匀。这种不均匀的砂质会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2. 砂的含泥量高
由于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杂质,如泥土、石粉等,使得机制砂的含泥量较高。含泥量高的机制砂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增加混凝土的渗透性,进而影响地铁车站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3. 砂的级配不合理
机制砂的级配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的工作性差,难以满足施工要求。此外,不合理的级配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增加地铁车站的维护成本。
4. 砂的碱活性
部分机制砂可能含有碱活性物质,如活性氧化硅等。当混凝土中的碱活性物质与混凝土中的钙、镁离子发生反应时,会生成膨胀性的碱硅酸凝胶,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影响地铁车站的使用寿命。
5. 砂的环保问题
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部分机制砂原料可能来自矿山,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突破策略
1. 优化砂质
针对机制砂砂质不均匀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原料粒度、优化破碎设备、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等措施,提高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均匀性。
2. 控制含泥量
在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料的含泥量,通过筛选、洗涤等手段降低含泥量,确保机制砂的质量。
3. 合理级配
根据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对机制砂进行合理级配,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同时,可通过添加减水剂、泵送剂等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
4. 避免碱活性问题
在选用机制砂时,应选择不含碱活性物质的原料。若已存在碱活性问题,可通过添加稳定剂、采用低碱水泥等措施,降低碱活性对混凝土的影响。
5. 加强环保措施
在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如采用封闭式破碎设备、加强粉尘和废水处理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提高施工技术
在地铁车站建设中,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如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等,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总之,机制砂在地铁车站建设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难点,但通过优化砂质、控制含泥量、合理级配、避免碱活性问题、加强环保措施和提高施工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突破这些难点,推动机制砂在地铁车站建设中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