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诈骗追回有哪些法律依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发展,海外诈骗案件日益增多,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为了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海外诈骗追回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本文将详细介绍海外诈骗追回的法律依据,帮助读者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 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非法集资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集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 洗钱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提供资金账户的;

(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 合同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2. 侵权责任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 立案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2. 侦查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可以依法进行讯问、询问、勘验、检查、搜查、扣押、鉴定、通缉等措施。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受害者在国外投资理财,被不法分子以虚假项目为诱饵,骗取巨额资金。受害者报警后,我国公安机关通过国际警务合作,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追回部分被骗资金。

案例二:某受害者在国外购买虚拟货币,被不法分子以虚假交易平台为手段,骗取巨额资金。受害者报警后,我国公安机关通过国际司法协助,成功将犯罪嫌疑人引渡回国,并追回被骗资金。

五、总结

海外诈骗追回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有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遭遇海外诈骗时,应及时报警,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争取早日追回被骗资金。

猜你喜欢:猎头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