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因业绩不达标的劳动合同,员工权益受损怎么办?

在我国,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员工可能会因为业绩不达标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员工的权益往往会受到损害。那么,解除因业绩不达标的劳动合同,员工权益受损怎么办?以下将从几个方面为您解答。

一、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员工需要了解我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在劳动合同解除过程中的权益。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 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2.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3.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4. 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对于因业绩不达标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若用人单位没有上述情形,则可能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二、收集证据

员工在维权过程中,需要收集相关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收集的证据:

  1. 劳动合同: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合同的条款内容。

  2. 工作记录:包括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绩效考核表等,证明员工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已经尽力完成工作任务。

  3. 同事证言:如有同事可以证明员工在工作中表现良好,也可作为证据。

  4. 领导批示:如有领导批示,证明员工曾因业绩不达标被警告或调整岗位,也可作为证据。

  5. 证人证言:如有其他员工或客户可以证明员工业绩不达标的原因并非员工自身原因,也可作为证据。

三、寻求法律援助

在收集到相关证据后,员工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以下是一些寻求法律援助的途径:

  1. 咨询律师:员工可以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己的权益和维权途径。

  2. 联系劳动仲裁委员会:员工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3. 法律援助机构:对于经济困难的员工,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援助。

四、仲裁结果

劳动仲裁委员会在接到申请后,将对案件进行审理。如果仲裁委员会认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则可以做出如下裁决:

  1. 令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恢复员工工作。

  2. 令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3. 令用人单位支付员工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的损失。

五、维权注意事项

  1. 及时维权:员工在发现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及时收集证据,寻求法律援助。

  2. 维权途径多样化:员工可以采取仲裁、诉讼等多种途径维权。

  3. 保留证据:在维权过程中,员工需要保留好所有证据,以便在仲裁或诉讼中提供。

  4. 注意时效: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总之,在解除因业绩不达标的劳动合同过程中,员工权益受损时,可以通过了解法律法规、收集证据、寻求法律援助等途径维权。同时,员工在维权过程中需要注意时效、途径多样化,并保留好相关证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高潜组织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