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原料质量标准有哪些?
机制砂原料质量标准是确保机制砂生产质量的关键。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砂浆、道路建设等领域。为了确保机制砂的质量,我国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标准。以下是机制砂原料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原料质量要求
原料种类:机制砂原料应选用坚硬、耐磨、耐腐蚀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等。
原料粒度:原料粒度应符合GB/T 14685-2011《建筑用砂》的规定。通常,原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0mm。
原料含泥量:原料含泥量应符合GB/T 14685-2011的规定。一般要求原料含泥量不大于3%。
原料含水量:原料含水量应符合GB/T 14685-2011的规定。一般要求原料含水量不大于5%。
原料有害物质含量:原料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GB/T 14685-2011的规定。如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二、生产工艺要求
破碎:原料破碎过程中,应确保破碎设备正常运行,破碎粒度符合要求。
筛分:破碎后的原料应进行筛分,筛分过程中应确保筛分效果,使原料粒度分布均匀。
洗砂:筛分后的原料应进行洗砂,洗砂过程中应确保洗砂效果,去除原料中的泥沙、杂质等。
干燥:洗砂后的原料应进行干燥,干燥过程中应确保干燥效果,使原料含水量达到规定要求。
粒度控制:在原料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料粒度,确保原料粒度分布均匀。
三、质量检验要求
粒度检验:按照GB/T 14685-2011的规定,对原料粒度进行检验,确保原料粒度符合要求。
含泥量检验:按照GB/T 14685-2011的规定,对原料含泥量进行检验,确保原料含泥量不大于3%。
含水量检验:按照GB/T 14685-2011的规定,对原料含水量进行检验,确保原料含水量不大于5%。
有害物质含量检验:按照GB/T 14685-2011的规定,对原料有害物质含量进行检验,确保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综合质量检验:对原料进行综合质量检验,包括粒度、含泥量、含水量、有害物质含量等指标,确保原料质量符合要求。
四、储存与运输要求
储存:原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防尘、防潮的场所,避免原料受潮、变质。
运输:原料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尘、防潮措施,确保原料质量不受影响。
总之,机制砂原料质量标准是确保机制砂生产质量的关键。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原料选择、生产工艺、质量检验、储存与运输等环节,以确保机制砂的质量。同时,企业应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员工素质,确保机制砂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猜你喜欢:溶剂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