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出砂率多少符合行业标准?

机制砂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出砂率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出砂率,即机制砂中砂粒含量的百分比,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那么,机制砂的出砂率多少才符合行业标准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一、机制砂的定义及特点

机制砂,又称人工砂,是指通过机械破碎、筛分等工艺,将石料加工成粒径小于4.75mm的颗粒。与天然砂相比,机制砂具有以下特点:

  1. 粒度均匀:机制砂的粒度分布相对集中,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2. 纯度高:机制砂中杂质含量低,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 适应性强:机制砂可根据不同工程需求,调整粒度、级配等指标。

二、机制砂出砂率的行业标准

  1. 我国标准

我国《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对机制砂的出砂率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该标准,机制砂的出砂率应符合以下要求:

  • 对于0.15mm以下的细砂,出砂率应大于98%;
  • 对于0.15mm至4.75mm的粗砂,出砂率应大于90%。

  1. 国际标准

国际上,对机制砂出砂率的规定也较为严格。以下列举部分国际标准:

  •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标准:ASTM C33规定,对于0.15mm以下的细砂,出砂率应大于98%;对于0.15mm至4.75mm的粗砂,出砂率应大于90%。

  • 欧洲标准:EN 12620规定,对于0.15mm以下的细砂,出砂率应大于98%;对于0.15mm至4.75mm的粗砂,出砂率应大于90%。

三、影响机制砂出砂率的因素

  1. 原材料性质:原材料的粒度、粒形、矿物成分等都会影响机制砂的出砂率。

  2. 破碎工艺:破碎工艺的选择和参数设置对出砂率有直接影响。常见的破碎工艺有反击式破碎、锤式破碎、辊式破碎等。

  3. 筛分工艺:筛分工艺的选择和参数设置对出砂率也有一定影响。常见的筛分设备有振动筛、圆振动筛、滚筒筛等。

  4. 粉尘处理:在破碎和筛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合理处理粉尘有助于提高出砂率。

四、结论

机制砂的出砂率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我国及国际标准,机制砂的出砂率应大于90%。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关注原材料性质、破碎工艺、筛分工艺及粉尘处理等因素,以提高机制砂的出砂率,确保其质量满足工程需求。

猜你喜欢:高压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