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脱壳病
螃蟹脱壳病是一种对河蟹成活率影响极大的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
行动迟钝:
病蟹往往行动迟缓,常常十足腾空。
壳体裂痕:
在蟹的头胸部和腹部出现裂痕,无力完全脱壳或仅能部分脱壳。
背甲斑点:
病蟹的背甲上会出现明显的斑点,全身变成黑色,最终死亡。
环境适应性差:
在池水四周或水草上常可以发现患病的螃蟹,这些螃蟹往往对环境变化敏感。
发病原因
营养缺乏:
河蟹在生长季节,如果水体中或投喂的人工饵料中长期缺乏钙、铁等元素,会导致蟹壳长而不硬,从而引发脱壳障碍。
水质问题:
蟹池长期不换水,残饵过多,水质浓,有机质含量高,纤毛虫及病菌大量滋生,河蟹受到寄生虫感染,也会导致脱壳困难。
疾病感染:
病菌侵染蟹的鳃、肝脏等器官,造成内脏病变,使河蟹无力脱壳而死亡。
环境因素:
河蟹脱壳期间,如果环境嘈杂、干燥或受到干扰,也会影响其正常脱壳。
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危害幼蟹与100克以上的成蟹,有时个体较大的蟹以及干旱或离水时间较长的蟹较易患此病。该病发病率较高,较为常见,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较大死亡。
防治措施
补充营养:
在饵料中经常添加富含钙、铁等元素的物质,利于河蟹脱壳。
保持水质:
投饵要适量,及时清除残饵,适时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生长季节每月分别用20ppm生石灰和3ppm磷酸二氢钙全池泼洒2次~3次,增加水体钙、磷等。
环境控制:
河蟹脱壳期间,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在脱壳区干拢、起哄和投放饵料。
药物治疗:
发现病蟹后,可以在饵料中添加1%~2%的脱壳素,连喂5天~7天。
内服外泼:
使用内服药(如获利安糖萜素)进行拌料,连续拌一个星期左右;外泼获利安糖萜素,一个星期泼两次,以补充平衡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刺激螃蟹脱壳。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螃蟹脱壳病,提高河蟹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