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申请过程中,文献综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篇高质量的文献综述能够体现申请者的学术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将详细探讨在职博士申请中文献综述的方法,以帮助申请者更好地完成这一环节。

一、明确文献综述的目的

在职博士申请中的文献综述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 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3. 评估自己的研究价值和创新性。

  4. 展示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二、文献综述的步骤

  1. 确定研究主题

首先,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主题。研究主题应具有可行性、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1. 检索文献资料

利用学术数据库、图书馆资源等途径,检索与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检索过程中,注意选择权威、可靠、与主题紧密相关的文献。


  1. 阅读文献

阅读文献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发表时间、期刊名称等。

(2)文献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结果。

(3)文献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研究提供改进方向。

(4)文献之间的关联性,梳理研究领域的脉络。


  1. 整理文献

将阅读过的文献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整理,如按照时间顺序、重要性顺序等。整理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归纳总结每篇文献的主要观点。

(2)标注文献的引用出处。

(3)梳理文献之间的逻辑关系。


  1. 撰写文献综述

撰写文献综述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1)引言:简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文献综述的意义。

(2)文献综述主体: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分别介绍每篇文献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结果和不足之处。

(3)结论:总结文献综述的主要发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1. 确保文献综述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2. 避免抄袭和剽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3. 注意文献综述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趋势。

  4. 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对文献进行评价和分析。

  5. 在撰写过程中,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学术性。

总之,在职博士申请中的文献综述是体现申请者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掌握文献综述的方法,申请者可以更好地完成这一环节,为成功申请在职博士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