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古语

馒头,古称 蛮头,别称“馍”“馍馍”“蒸馍”,为“包子”的本称,是中国传统面食之一,是一种用发酵的面蒸成的食品。馒头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是中国人日常主食之一。馒头起源于野蛮时代的人头祭,传为诸葛亮征孟获时所发明,形状为人头形,尔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逐渐改为禽肉馅,但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彼时称为“蒸饼”。三国时,馒头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谓之“蛮头”,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此外,馒头在古诗文中也有不少描写,以下是一些赞美馒头的唯美诗句:

1. 馒头香扑鼻,满室尽飘香。白玉似馒头,香飘满室间。一口入心扉,回味无穷长。

2.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3. 蒸笼重重叠叠,热汗通身未肯休。直得变生为熟去,方知胡饼是馒头。

4. 陶盎治米声叟叟,木甑炊饼香浮浮。寒醅发剂炊饼裂,新麻压油寒具香。

5. 几年太学饱诸儒,余伎犹传笋蕨厨。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杖白莲肤。芳馨政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老去齿牙辜大嚼,流涎聊合慰馋奴。